在當前環保要求日益嚴格、企業成本壓力持續增大的背景下,如何在保障生產穩定的同時實現節能降耗、資源循環利用,成為我們化工企業亟待解決的課題。化產車間脫硫工段積極探索,從多個維度推出系統性措施,在降本增效與資源循環利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。
聚焦核心問題,明確改進方向
脫硫系統作為化工生產中的關鍵環節,其運行成本直接影響企業的整體效益,同時其產生的廢棄物處理也關乎環保達標。基于環保部門和集團公司的相關要求,脫硫工段將降低運行成本、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作為核心目標,經過深入調研與分析,從純堿使用、崗位管理、廢液處理、工藝操作及用電控制五個方面制定了針對性的改進措施。
優化純堿包裝與運輸,降本減損雙提升
純堿是脫硫工段的重要原料,其運輸與使用環節存在的人工成本高、損耗大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工段生產。對此,工段將傳統的50kg小袋純堿改為1000kg噸袋包裝,并將人工搬運改為機械運輸。這一改變帶來了顯著成效:在卸車環節,原來需要8人連續工作2小時,現在僅需3人工作1小時即可完成,大幅減少了人工投入;同時,拆包損耗率從8%降至2%,每年可減少純堿浪費量相當可觀,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資源浪費。
整合崗位職責,提升工作效能
為避免崗位間職責交叉、資源浪費的情況,工段推行“一崗雙責”制度,將系統加堿工作納入日常工作范疇,使生產操作與設備維護工作有機融合。通過明確崗位權責,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,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,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,原本需要多個崗位協同完成的工作,現在在一個崗位內就能高效推進。
推動廢液資源化,實現變廢為寶
脫硫工段產生的廢液若處理不當,不僅會增加環保壓力,還會造成資源浪費。工段通過技術改造,將脫硫廢液經離心泵輸送至提鹽項目,從中提取鹽分制成工業鹽,而剩余的清液則回用到系統中繼續參與生產。這一舉措不僅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,減少了廢液外排帶來的環保風險,還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,為企業創造了額外的經濟效益。
優化工藝操作,保障高效運行
工藝參數的合理控制是確保脫硫系統高效穩定運行的關鍵。工段經過反復試驗與調整,將進脫硫塔溶液溫度和進塔煤氣溫度從原來的≤42℃進一步精準控制在25-35℃之間。這一優化有效減少了脫硫塔填料結垢的風險,保證了塔內阻力穩定,從而顯著提高了脫硫效率,使脫硫系統始終保持在最佳運行狀態,減少了因設備故障導致的停機損失。
合理控制用電,降低能源消耗
電力消耗在脫硫工段運行成本中占比不小,為實現科學用電、節約用電,工段根據不同的生產情況分階段調整用電方案。在1月生產冀海高硫冶金焦時,工段運行3臺泵,日均用電25000度;而在生產川弘低硫冶金焦時,僅運行2臺泵,日均用電降至18000度。通過這種按需調整的方式,既滿足了生產需求,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,大幅節省了電費支出。
成效顯著,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
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,脫硫工段的降本增效與資源循環利用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。人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,廢棄物回收利用率顯著提升,生產工藝更加穩定,能源消耗持續下降。這些措施的實施,不僅為企業節省了大量資金,還提升了企業的環保水平和市場競爭力。
未來,脫硫工段將繼續秉持創新理念,不斷探索降本增效與資源循環利用的新方法、新路徑,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。
(來源:寧夏慶華集團焦化公司化產車間 馬國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