戈壁的風總帶著砂礫的棱角,日復一日地打磨著這片土地上的一切。工人們的身影在鋼鐵叢林中穿梭,用汗水與堅守書寫著別樣的奮斗故事。
這里的清晨總是來得格外早,當第一縷微光穿透云層時,安全帽在晨光中閃著樸實的光。路過廠區的綠化帶,幾叢倔強的植物在干涸的沙土中生長著。黃刺玫是這里開花最早的植物,金黃色的花瓣如陽光般璀璨耀眼,小巧玲瓏的花朵卻能在鹽堿侵蝕的土地上盛開整個春天,工人們路過時總會多看它兩眼,仿佛在它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紅柳是戈壁的“柔情硬漢”。它們的枝條纖細柔軟,風來便順勢彎腰,風過又挺直腰桿,一簇簇淡紅色的花序在風沙中綻放,把貧瘠的土地裝點出幾分生機。沙棗樹從不挑土地,無論是礫石遍布的荒灘,還是鹽堿浸透的戈壁邊緣,它都能把根須深深扎進貧瘠的土壤,哪怕只有微薄的水分,也能在春天抽出新綠。沙棗樹的枝條帶著尖刺,卻在盛夏開出細碎的白花。那些米粒大的花朵不起眼,香氣卻格外醇厚,風一吹,連帶著風沙都染上了甜意。
它們從不炫耀自己的堅韌,卻在戈壁上站成了風景;他們也從不訴說自己的辛苦,卻用雙手讓車間在戈壁深處運轉不息。戈壁的風似乎永遠不知疲倦,卷著黃沙掠過曠野,把天地間的色彩都磨成了單調的赭黃。車間里新員工瞇著眼睛用衣袖遮擋著風沙,老班長拍著年輕工人的肩膀笑說“這點風沙算什么,習慣了就好”,他的眼角刻著深深的皺紋,那是常年在戈壁風吹日曬的印記,卻藏著對這份工作的熱愛與執著。車間里,機器的轟鳴蓋過了風聲,他們的身影在鋼鐵叢林中穿梭,用汗水與堅守書寫著別樣的奮斗故事。
夜幕降臨時,車間的燈光在戈壁的黑暗中格外明亮,像一座溫暖的燈塔。戈壁車間的工人們,就像這成片的沙柳,在風沙中扎根,用柔韌與堅韌,在荒蕪中筑起一片屬于勞動者的天地。黃刺玫的尖刺是對抗風沙的勇氣,花朵是獻給戈壁的溫柔;工人的堅韌是對抗艱苦的鎧甲,堅守是寫給車間的情書。沙棗的花香似乎驅趕著工人的疲憊,清香沁人心脾。這些戈壁上的花花草草,是自然寫給大地的詩;這些車間里的勞動者,是用雙手寫給戈壁的歌。他們或許沒有華麗的語言,不懂浪漫的表達,但他們像戈壁的花草一樣,把艱苦當養分,把責任當土壤,在鋼鐵與風沙之間,生長出最動人的堅韌。
沙塵會再來,塵土會再落,但戈壁的植物總會一次次探出頭,把綠色刻進大地的底色;機器會運轉,工作會重復,但車間的工人總會一天天堅守,把堅韌寫進戈壁的日常。這些在沙塵與塵土中生長的植物,是自然的倔強;這些在沙塵與塵土中勞作的工人,是人間的執著。這些花就像工人們的寫照:他們的工裝沾滿油污與塵土,手掌布滿老繭與傷痕,臉上刻著風沙與日光的印記,卻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,把辛苦釀成了甘甜,把堅守熬成了芬芳。
戈壁的花開得沉默,卻讓荒蕪有了色彩;工人的勞作來得平凡,卻讓車間有了溫度。當風沙掠過花海,當機器響徹車間,那些在工裝塵垢里閃光的汗水,那些在艱苦歲月里綻放的堅守,都在詮釋著同一句話:花開戈壁不言苦,工裝沾塵自芬芳。
(來源:格爾木慶華礦業公司生產調度中心 吳玉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