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站在車間里,看著那些熟悉的高壓柜,聽著設備運轉時“嗡嗡”的聲響,我總會想起剛入行時的樣子。那時候,不管是配電中心的環境,還是這些密密麻麻的設備,對我來說都既陌生又新鮮。每天的工作就是擦配電屏、掃設備上的灰塵,看著身邊的同事們熟練地操作儀器,嘴里說著我聽不懂的專業術語,心里又羨慕又期待。那些排列得整整齊齊的按鈕,還有顏色分明的電路標識,就像藏著好多秘密的寶藏,總讓我忍不住停下來多看幾眼,心里直犯嘀咕:“這個紅色按鈕是干啥用的?”“那個綠色標記又代表啥意思?”就這么一天天看著、想著,對配電工作的好奇心,慢慢在心里扎了根。
可真要學起來,才知道這條路一點都不好走。電路圖上的那些符號,跟天書似的,怎么都記不住;按鈕上的標識,今天剛背下來,明天一轉頭就忘了。就連最基礎的“合閘”“分閘”,我都經常弄混,沒辦法,只能把這些關鍵操作寫在小紙條上,貼在飯盒上,吃飯的時候都盯著看幾眼,反復記。跟著同事去排查故障,他們嘴里說的“零序電流”“過壓保護”,我聽著就像在聽外星話,只能趕緊掏出筆記本,把這些詞都記下來,晚上下班回家,抱著專業書啃到半夜,就想把這些知識弄明白。
還記得剛接觸高壓設備的時候,我更是緊張得不行。書本里學的“千伏”“接地”“絕緣”,到了現場全變成了實實在在的“大家伙”——一人多高的高壓柜,纏得密密麻麻的電纜,還有不停跳動的儀表盤。第一次跟著師傅去巡檢,師傅讓我記錄電壓數據,我手都抖得厲害,生怕記錯了,盯著儀表盤看了三遍,才敢把數字寫到本子上。有一次值夜班,一臺高壓柜突然亮起了警示燈,我當時腦子“嗡”的一下就空了,慌慌張張地翻操作手冊,手心全是汗,最后還是師傅沉住氣,一點點檢查接線,很快就把故障排除了。夜班結束后,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,又著急又愧疚,這才明白,光靠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根本不夠,想當好一名配電工,得有真本事,還得有穩得住的心態。
不過還好,我不是一個人在往前走。身邊的師傅和同事們,都特別熱心腸。有一回,我對著復雜的圖紙發呆,師傅看我犯難,就從兜里掏出一張她自己畫的簡易示意圖,遞給我說:“別急,咱先把主干理清楚,那些分支慢慢琢磨就行。”每次有操作任務,師傅都會喊我過去看著,一邊做一邊教:“你看,按下這個按鈕,指示燈會這樣變,這就說明設備正常運行了……”不管我問多少遍問題,哪怕是同一個問題問了三遍,他們也從來不會不耐煩,總是笑著再給我講一遍。
就這么一天天學、一點點練,我慢慢從只能在旁邊看著的“旁觀者”,變成了能上手干活的“參與者”。第一次在師傅的指導下成功完成合閘操作,聽著設備啟動時的“嗡鳴”聲,心里的激動勁兒,現在想起來還很清晰。曾經那些看不懂的圖紙,漸漸變得脈絡分明;以前聽不懂的專業術語,現在張口就能說,成了日常工作里的“家常話”。現在不管是日常巡檢,還是處理常見的設備小故障,我都能從容應對。看到儀表盤上的數字,掃一眼就知道是不是正常;聽到設備運轉的聲音,也能聽出有沒有不對勁的地方。上個月,廠里來了個實習的新同事,領導讓我帶著他熟悉設備,給他講故障排查的要點。看著他拿著小本子認真記筆記的樣子,就像看到了剛入行的自己。這時候我才猛然發現,原來不知不覺間,我已經成長了這么多,對這份曾經讓我忐忑不安的工作,也多了一份實實在在的牽掛。
回頭看看這兩年多的時間,就像走了一段又陡又長的上坡路。剛開始時,巡檢路上的害怕、書本里的難題,還有操作時的緊張,就像路上硌腳的小石子,一次次磨著我的性子;而班長的提醒、師傅的耐心教導,還有同事們不分你我的幫忙,就像爬坡時身邊結實的扶手,一次次把我往上拉。現在站在“坡上”回頭看,那些曾經讓我輾轉反側的難題,早就變成了支撐我的底氣。
有人問過我,天天跟這些冷冰冰的高壓設備打交道,會不會覺得枯燥?其實真不會。每當看到自己維護的線路,能安安穩穩保障廠區的用電安全,看到每一臺設備都在平穩運行,就覺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。這些設備和線路,不是冷冰冰的鋼鐵和數字,而是我們配電人用責任守護的“生命線”,也是我們用汗水鋪就的成長路。
現在的我,早就把配電工作當成了自己生活里的一部分,它不只是一份謀生的差事,更像一場停不下來的“修行”。每一次精準地操作,都是在練技術;每一次成功解決故障,都是在磨心性。我知道,要成為真正的“專業配電人”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但我一點都不慌。未來的日子里,我還會守好每一臺設備,走好每一步路,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,好好干下去,不辜負這一路的成長,也不辜負身邊人的期待,繼續當好守護光明的“配電人”。
(來源:寧夏慶華煤化集團機電有限公司配電中心 馬媛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