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裝置區的巡檢步道上,望著平穩運轉的反應設備,很難想象,兩年前的我還對著設備犯怵。作為寧夏慶華煤化公司的員工,這兩年的經歷,像一堂生動的成長課。
還記得第一次走進生產車間時,轟鳴的設備和復雜的管線讓我既緊張又好奇,如今我已經能夠熟練完成日常巡檢和基礎操作。剛入職時我還沒來得及慶幸分到了化產車間硫銨工段,就望著轟鳴的離心機、冒著白霧的結晶槽覺得“頭大”——母液酸度、母液溫度、離心機轉速,這些名詞像天書。我的師傅卻格外耐心地教我,師傅總說硫銨工段的本事藏在“看”和“調”里,全靠心細。第一次取樣測酸時,我手抖,總是弄不準確,師傅沒有怪我,只是重新取樣并說咱這活兒,差一絲就可能影響純度,得對下游用戶負責。
慢慢才發現工段里的門道都藏在細節里,測酸度前容器必須洗干凈,下料后離心機濾網必須清洗干凈等,就像師傅說的:“咱這料要去配復合肥,農民撒到地里,結塊的化不開,那不耽誤一季收成?”我明白了硫銨的細節和重要性。
如今再站在操作臺前,看離心機轉鼓帶出的硫銨晶體簌簌落下,心里踏實。摸過管道能覺出溫度是否正常,看晶體色澤就知純度達標與否。那些曾讓我緊張的設備嗡鳴,現在聽著像熟悉的音節;那些純白的硫銨,不再只是產品,更像我們用心“呵護”出的成果。這兩年明白的責任——它在師傅調閥時的輕緩動作里,在同事遞來工具的默契里,在硫銨落進料倉時那聲踏實的“簌簌”聲里。原來硫銨的純白里,不僅有化學反應的神奇,更有一群人對“合格”二字的較真。這兩年我也學到了很多,就像在結晶槽里慢慢沉淀的晶體,從混沌到清晰。未來,我愿以初心為筆,在崗位上繼續書寫屬于我們的故事。
(來源:寧夏慶華集團焦化公司化產車間 高家寧)